【读书周记】蔡柏冲:读《苏菲的世界》

上物理课时,老师用神秘的语气说,物理与哲学最初是同一门学科。我想这没什么好惊异的,自然科学本就是生活衍生出的一个体系,因此其发展必然建立在生活观念的发展之上。面生活观念的发展,必然与哲学有关。其实,哲学就是探索万物运转的规律的方法。

此书十分巧妙地用近乎怪涎的方法展现了哲学及其影响力,以及其塑造的本领。的确是这样,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似乎理所应当的社会、国家、时代,于是我们便不能轻易地去思考生活中的许多已成习惯的、微小而庞大的事物。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发出现他爸爸在飞,并不惊奇,因为他爸爸还会做许多神奇的事情,如开车、从世界的另一端打来电话等,但他妈妈却吓坏了,因为她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以发生的,至少在她的认知中,丈夫一定是中了魔法,要不就是她自已疯了。当我们面对奇妙的事物时,最先想到的不是它的根源,而是敷衍自己的一种思维。

我们应该穿过这样的思维,应该用自己的真实观念代替植入的观念。因此,我们需要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

书中介绍了许多历代名家的思维方式,从古希腊开始,到欧洲,到世界。哲学发展的脉络,有点像西方文明发展的道路,其实也代表了人类的发展水平。当我们认为自己的空间(可以说是头脑或者其他容器)不够的时候,即不够进行舒适的生活时,我们便产生新的想法,因此,每个时代,每个地域,每一个人会考虑不同的事物。最初,人们用神来寄托自己内心的安宁与不安,便有了印欧民族的多神与闪族的一神,后来,在新世纪,人们开始将精力寄托于对内对外的探索,并利用概念和理论解释生活,给所有的东西和现象“命名”,后来又有乱世中浮华而迷惘的巴洛克时期,才到强调质感与观念的经验主义……其实每一套理论都似真理的抛光机,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这颗钻石以光泽,但观察其内部,光影交错间到底是什么?

现在,有一种思维浪潮,有点像上述思潮的延伸与“侵略”行为,但其实每一种思维都是有能量的,“我思故我在”,人们正是思想高度集中而形成的,正如文中的苏菲与艾伯特,尽管最终仍是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但他们未必没有一点存在的意义,他们带有能量,至少,仍然活在每一位读者心中。这样的系统未必不会完善。

对于历代的思想,我仍然不甚了解,我仍然无知无识地幸福地填满自己。这样很危险,因此我不得不摆脱这样的诱惑去发现新的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