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倦缩在兔皮毛深处很久了”
“意识到这一点时,恰恰又向深处迈进了一步”
“呼——至少,我还能意识到自己惰性”
应该还有救。
思考是件很难的事,我的脑子似乎很久没有转了,或压根从来未思考过这些,开始“吱吱呀呀”运作,或许那只是时钟转动的声音罢了。我记忆深处大约残留着孩子童时期鸡与蛋的争辩,还有对花与果的“思考”,不过那仅停留于表面,比方颜色、形态、现象、、、、、、孩童在他很小的时候具有了令人羡慕的好奇心,却缺乏经验,分析能力,她只能知道表面的“鸡生蛋,蛋孵鸡,”往复从来,她也推不出个结果。因此他无法完全解释世界,可当她成长为少年的时候,她翻开这本书,却总是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其中的问题,应当这样说,她无法保持一颗纯真无知的心态去看,总是代入自己已有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却来自他人的“食物残渣”),比方说:当苏菲谈论恩培窦可里斯的“四种元素成自然”时,她会惊叫起来“什么?化学中不是有那么多元素?”当苏菲谈论土地组成时,她会不屑,土地不就是泥吗?
在仓促的时间下,有无数的问题涌来,最初的哲学发于神话,可未了又有回归物体最初性质,那么哲学到底是悬乎还是基础的?哲学的理论——思考都有相似之处,与相悖之处,那么如何接受?哲学是如宗教一样只能信奉一种,还是可以一题多解?、、、、、、到了最后似乎苏菲与席德的存在也应当怀疑,席德是在苏菲幻想中,还是苏菲在席德的书中?
“那么,我存在吗,或者在哪本书里?”
背后冒出些许汗,思维卡住了。
“一种思考模式必须从最基础的开始”笛卡尔这样解释,我不能理解哲学的许多方式,更别提用他们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应用他们分析构建的思路大概是更难了。我恼火于我的不解,生气于自己不是天资聪慧的徒儿,一点就会。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说,第一次听到地,我便心生讨厌,苏格拉底,这样也太枉自菲薄了!你的哲学理论,思考辩证,迷难道是一无所知?明明是个大骗子,脸不红心不跳的说谎。
可后面还有故事,大意是当神偷?苏是雅典城最聪明的人,而大家与苏都不这样认为,直到城中公认最聪明的人都无法给他的问题一个满意的答案时,苏格拉底才明白神偷是对的。
“明白自己是最聪明的,而却认为自己一无所知。”表面冲突,实际则不,用也许是哲学的角度来说“明白自己是最聪明的”是现实,对照的是雅典民众的智慧相比,他的智慧或许超群,而相比自然,则微不足道、、、、、、这让我联想到,谦虚不再是口头禅,而是一种进步与正确认识自己的真正需要。
p.s.时间有限,哲学无边,只怕浅浅的语言拿捏不了哲学,便拿且说说下书中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