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命里的思考者
“人生如星尘。”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人何曾知晓一切?一切源于思考。
在夏夜里夜色最深的时候,《苏菲的世界》告一段落。
结束了吗?静悄悄的,如同幽长的隧道,一眼望去,隐匿在由漆黑渐变成深灰的远方,却又实实在在地,结束了。
结束了吧?在延续!你听——那漆黑与深灰交界处生成的声音!如同新芽冲破胞衣的喜悦,如同藤蔓攀围石柱的疯狂!终止的是故事,延续的是思考。
似乎使人充实明白,却又让人感到浅薄迷茫。
“苏菲的世界”,如果没有颜色,苏菲的世界除去大片未知的透明,却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大面积的灰色,不是一团死灰,是深浅不一、大小不同的色块,时刻在变换,蠢蠢欲动。
翻过的书页、看过的铅体字,你真的全部懂吗?
想来未必。
至少我,像是踌躇的路人,匆匆一瞥,却时不时想要回头。
翻过的书页、看过的铅体字,你真的想过去懂吗?
想来未必。
至少我,在昏昏沉沉的空气中,甚至转不动似乎已经生了锈的脑袋,仿佛身处荒原,使尽全身力气,却只换得一声机器的齿轮尝试转动却未果的巨大轰鸣声,无尽地回响。
能思考,是人生一大幸事。你或许能被某个哲学家慧眼识中,或许能成为某个父亲写给女儿的哲学启蒙书里的主人公,或许能认识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不能真正思考,是绝大多数人的常态。仿佛身陷沼泽,久而久之似乎失去了想奋力爬出的斗志,被淤泥包围,不能冷眼看世界,却也时常焦急地灼伤自己,理性不足,感性多余或是恰巧相反,不曾想改变,也无力去改变。
学着去思考,是很多人一生都在做的。寻找平衡点,从内心激发力量,学着改变,也不断重新认识自己。
但我想,思考与不思考中也平衡。
有意识地思考,有意识地放空。
给自己的世界——留白。
于是文章刚开始有句话存在漏洞——“人何曾知晓一切”。
人永远无法知晓一切,也不需要知晓一切。
明白得越多,却越自觉无知。
生命不曾平衡,却永远在尝试着平衡。“平衡”并非我们所追求的结果,只是人生茫茫,为自己的远方点燃的一束火把罢了。
思考高于生活,而“做生命中的思考者”,是因为生命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