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读书分享】王骐宇:初遇与重逢

有的书是初遇,有的书则是重逢。
最开始与马尔克斯相遇,是《活着为了讲述》。透过这本书,马尔克斯的青年经历似一幅水墨画,在我的眼前舒展开来。我们能看到他为成为一名作家所付出的一切,风餐露宿,卷不释手,颠沛流离。而比这更困难的则是在国家的灾难面前,在政府的压迫之下,仍旧坚持将真相告知于大众。这是一位作家的职业操守。正如书中所说,“文学和人生只有形式上的差别,本质上是相通的”,也只有真实之人才能写出如此动人之作。
刚和马尔克斯告别,就又来了一位陌生人。他只有一只耳朵,毛发像烈焰一样一直从下巴燃烧到头顶,高鼻梁立在瘦削的脸中央。“你好,我是温森特·梵高!”他伸出了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的手。我不是很懂艺术,所以没法被梵高的画作所吸引,但他的一生着实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创作的欲望来时便夜以继日,而当这种欲望一旦消退,他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这是一种信仰,对自己所爱之物的信仰,给他忍受饥饿与病痛的动力的信仰。
初遇的美好似初恋,而重逢则更像故友,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追风筝的人》我在初二读过,如今再次拾起,却是一番不同的滋味。两年的时间,不能说阅历丰富了多少,只是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阿米尔的心理,其实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共有的。要面子,在危险面前却又胆怯,害怕承认错误,但内心却总是经受着煎熬。走过这段日子,我们便会对这本书有着更深的体会。书中所说的救赎与宽恕,倒不在于真正救了谁,而在于内心的一种变化。内心的成长,或许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主线。
身体在成长,心灵也跟着来。而有一段时期,在我们的记忆中或许是空白的,但在父母的眼中却是如此神奇。三年过后,已成为哥哥的我再次读起《孩子你慢慢来》,总感觉妹妹与华安竟是如此相似。对这个社会已无比熟悉的我们,只有在与孩子对话时,才能重拾那一抹好奇,那一抹童心。所以龙应台才说:“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究竟是怎么样的宇宙机缘造就出人这个生命来。”
书籍好似滚滚长江,永不停歇。愿新的一年能与更多好书相伴,踏遍初遇与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