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读书分享】曾麟茜

在文学社的那些事儿

     高一上学期在文学社的体验,让我的心充满喜悦,感激,和期待。

喜在收获。不仅读了一些书,写了些读书随想,收获了好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收获了这样一个事实:生活里不仅可以有文学,而且必需有文学。初三有段时间没读书,整个人都世俗了。幸好高中有文学社这么一方净土,它让我再一次意识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文学就是这么一个好东西,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做一个自由的个体。还喜在过程。晚上十一点,开始写笔记;早上五点,继续写笔记。我想这样使人哭笑不得的体验,更说服自己有着“keerkegaard式的自由”。

感激在付出。皮皮老师,以她坚决的态度,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般压在我们颤抖的灵魂上,哈哈。要么留下继续爱,要么放弃。我想虽然这可能不是对待文学本来应该有的态度,但是它奇迹般地在我们这种特定生活模式中很奏效。仿佛把从来都有些慵懒的文学注入了新的现代快节奏元素。皮皮老师的这种坚持让我非常感动,尤其跟初中办校刊时一换再换的指导老师相比更加如此。我妈妈和其他几个家长,负责买书、整理笔记等,他们是我们坚实的后援。妈妈个子小,书也搬不动。我不在帮忙的时候她说她就喊同学搬,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她只能自己把书拖上楼梯。在家里常是,“妈妈,你在干嘛?”“买书……哎呀怎么又少了两本?亚马逊没货了?……”。所以我们很多的便利是大家的父母们创造的,心怀感激。当然还有可爱的社友们,我们坚持下来,也不简单。有时候社友也是我疯狂读书的力量来源,毕竟,我们都在一起奋斗。

期待新学期的文学体验。光是看到书架上那些没有拆封的书我就心里痒痒的。不过有的时候我也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而不仅限于在网站上拜读同学大作。

最后还有一些杂感。初一时我的考场作文都接近满分,初二落到了中等偏下,初三几乎在不及格的悬崖边缘跳舞。我对写作的热爱没有减少,我写着日记,写着梦话,后来妈妈对于我的作文的评价有两个“像从英文翻译来的中文作品”和“像死人写的”(对于后者这个头衔我还是挺骄傲)。于是不免地,对一切要给别人看的创作产生了无法克制的恐惧。我很担心失败,而且确实更多时候都自认为比较失败。但是文学社的体验,仿佛间接地告诉我,没有关系。又在培文杯网页上看到这样一句感言:“幸甚至哉,莫不成文;未至兴时,且休且耐心。”所以,写作,读书,还漫长得很。

1708曾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