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舒雅童: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一、莱茵河畔
开篇,是整个家庭环境的描写。
初生的婴儿在襁褓中哭着,隐忍的母亲每日都有忙不完的工作,而父亲,在娶了母亲后仗着自己所谓的音乐天赋自暴自弃,嗜酒成疾。没人知道这两个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就连当事人也觉得莫名其妙。
注定悲剧。
他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成长起来的。每天早起上学,回来后要面对闹腾的弟弟们,小心提防着父亲,生怕被抓住就是一顿打骂。他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认识了将伴随他一生的东西——音乐。他在祖父的引导与调教下学会聆听指尖流泻出的音符,却又在被父亲发现后,在那根用柳条做的鞭子下弹琴,一直弹到四肢酥软,天旋地转。
“一室有如一国,一日有如一生。”
狭小的房间里,四个小时的音乐会更是让克利斯朵夫疲惫和厌倦。他们都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只会抽着烟喝着酒,将这室内弄得乌烟瘴气。我想,到这里才开始明白,上一章结尾处,在他完全沉浸于发现音乐与旋律的喜悦中时,冷不丁地点出的那一句:
“可是,人生很快会教他屈服的。”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不同的人,是因为遇见过不同的事,经历过不同的苦难。诚然,克利斯朵夫,一个执着,不屈,甚至有时稍显倔强的少年,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也就注定了他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二、巴黎街头
这是一段充满苦难与贫穷的旅途。
从德国,到巴黎,他经历了很多故事,也看透了很多人。莱茵河畔的童年已经在失败的爱情与不屈下同样失败的事业中结束。而与此同时,巴黎的求生之路,也在一路逃亡中开始。
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得到了一份同情,坚持了自己的音乐,创作了新的音乐剧。
可他过得一点也不好。
他的偏执与不屈终于是继续给他带来了麻烦。不成功的音乐会使他丢掉了教钢琴课的机会,不妥协的音乐追求与坚持使他又一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然而,他却未曾放弃。
音乐的创作使他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志同道合的坚持也使他与好友相识。他在这片狭小的天地间活着,并不如其他人般小心翼翼。他有追求,一直都在路上。
那是音乐,是灵魂与灵魂间的交流,心灵与心灵间的倾诉。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他终于在苦难与磨砺中成为了那个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的人,即使被人利用,好友死去,自己也再一次走上逃亡之路。

三、不如归去
时间能够带走很多东西,抹去记忆,磨平伤痕,也冲走了他曾经的那股劲。他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老去,不再抱着那种固执与坚持,甚至开始嘲讽起当初的自己。
好像真的什么也没留下了。
只有一样东西未曾改变,那是他的挚爱,音乐。他过上了归隐的生活,不再问凡尘俗世,只是一心一意地创作。熟悉的人们都已经离开,只剩下了自己在异乡独自生活,只剩下了一张张笔尖流泻出的音符,在心中跳动飞舞。
“孩子,你究竟是谁呢?”我看着快要倒下来的他,向眼前的人发问。
“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他会继续这样走下去。如同罗曼•罗兰所写,他会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的去生活、去爱。

四、后记
“人生第一要尽本分。”
我敬佩于作者的文字,也欣赏于傅雷先生的翻译。

愿我们如书中那份坚持与执着,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