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蔡柏冲:读《红与黑》

构建一个宏伟的悲剧,需要些什么?我的理解,只要一颗复杂的心和阻止其成为纯粹的世道。《红与黑》,写着书名像极热情的血侵蚀着铁轮,或无情的铁轮牢禁着热血,使其干枯。翻完最后一页,心中满是打碎的灯盏和对主人公在矛盾中呻吟哀凉。
现在往往把“红”理解为军队,代表资产阶级,“黑”代表教会,代表封建势力,而主人公于连,往往被定义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奋斗者,其失败被看作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其斗争的彻底破灭,这样说不无道理,从历史与国家政治的发展来看,《红与黑》却是可以承担这些体现历史意识上的本质性的意义的。我在此却希望把小说人物放在情节中,把他作为一个矛盾性的奋斗、多思者。
小说的发展确是壮大的,然而却又充斥内心的混乱,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内心的感触,而非藻饰与铺陈,小说的纵向发展充满波折,不是一气呵成的,其横向发展——即心理的展开和理性的分析,则为其增添了一份狂乱、悲凉与锐气。我们大多不情愿承认心中所想,但《红与黑》的大量心理描写、铺天盖地的意识流性情感倾泻让我们全面了解了一个狂热者和一个良心未湮之人,以及其近乎抑郁的状态,小说不像散文,倒是像内心独白,记录一生的传记。其它部分,如情节上的发展,更像是一种推动和补充,整个发展,就仿佛主人公是一棵树,在许多的风雨中长出树枝和叶子,又被狂风将枝叶散乱、树干扭断。
现在来说说于连与两位有趣的夫人。第一位是市长夫人,大约可以反映于连初期对上层社会的理解,可以见到他最初的冲劲,和对社会的不适应。第二位,侯爵女儿,是于连的游刃有余和无法自拔。他渴望权力和金钱,在断层的社会中只好攀附这女性之藤蔓。主人公可以说目标是清晰的,因为直到市长夫人告密信之前,他一直在精心筹划他的世界,与一个并不喜欢的家庭和社会一起,奔向荣华富贵。一方面,他是一个冰雪聪明的人,却不幸出生于寒门,在一个以金钱、地位为评判标准的社会中,他十有八九会那样选择——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样,取“不义”之财,去圆一个实则已不存在的梦。就像后期的于连,思考陷于混乱,思想近于颠狂,他那时还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不彻底的人,这在许多方面得以体现 ,包括悲剧的最终发生。
还记得侯爵带于连出席会议的那一段,于连甘于作一名翻译、抄录员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选择死亡的原因。
又想起主人公的家乡,山清水秀,但他是不适合埋葬在那里的,他应该长驻在红与黑的法轮下,在锈蚀的怪诞中燃烧。尽管火焰并不清澈,但它是热烈的——还有什么能比热火更具光芒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