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曾麟茜:读《围城》

浅谈《围城》里的隐喻和转喻

《围城》,久仰,幸会。我看到了市井讽刺、二十至四十年代墨客文人之往来、以及类似《清明上河图》之构图的生活图景。然而我认为最大的两点还在钱钟书先生独特的隐喻和转喻。

故事从“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开始。船上,邂逅鲍小姐“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从此他们两的交情像热带植物一样生长”——一下子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就跃然纸上。“衬了这背景,一个人身心的搅动也缩小以至于无,只心里一团明天的希望,还未落入渺茫,在广漠澎湃的黑暗深处,一点萤火似的白照着。”看到这里我吓了一跳,疑心是钟书先生在夜晚半睡梦中写出来的,珠离丝未绝,不符合语法,但是读者看了却真真实实能感受到那种极其微妙的情感。

全书里,对方鸿渐刚回到上海的一段生活的描写可谓妙绝。“方鸿渐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地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升上去。可是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这是一种十分现代,十分符合“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方鸿渐先生百无聊赖的心境的隐喻。关于小姐先生们的思想风流(我的意思是,与“行为风流”相对)的描写也堪赞叹。“唐晓芙……仿佛是好水果……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空气里蠕动着他该说的情话。”想象那情话像蠕虫在空气中四处扭着丰满的身躯!这是多么笨拙,老实,尴尬,又沉满胭脂香味。“苏小姐特地送他(方鸿渐)到走廊里,心理好比冷天出门,临走前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这是小姐留先生不住最后一刻的固执吗?写方鸿渐给唐小姐写信发出时的心情:“他总担心这信像支火箭,到落地时,火已熄了,对方收到的只是一段枯炭。”也许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年轻人挣扎地想要证明自己伟大的爱意而力不从心时的慌张。

隐喻和转喻是《围城》最大的语言特色之一。四个字:莫名其妙;两个字:妙极!这本书向我展示了语言本身的另一种可能性,它是高水准天马行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