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刘昕婷: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契诃夫的文字是一针见血的。

他生在19世纪的俄国,祖上是农奴,父亲在经营杂货店破产后给人当了伙计。契诃夫自幼遍尝人间艰辛,对社会底层的生活以及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欧亨利永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文字不同,契诃夫的文字会直击人的内心,让人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受压迫人民,与虚伪庸俗的上层贵族。

讽刺的意义在于真实。

他将这个社会的丑恶清晰的描绘出来,读完一篇文字,不会有小说完结的舒畅,而是一股压抑在心中的难受。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你觉得这个世界最令人费解的事是什么?

得赞数最多的那个答案是,对善人太恶,对恶人太善。

当时的我愣在了这个答案面前,却又不可置否。社会本来就不是公平的。只是没有人这么清晰的点破。

《胖子和瘦子》与《一个文官的死》描写了卑躬屈膝,不知自尊的小官吏,前后行为语气的转变令人啼笑皆非,所有感情在权力与地位面前一文不值。《变色龙》嘲笑了见风使舵的人的奴气,对一只小狗的态度因为它的主人而不断改变,欺压穷苦无罪百姓。《查问》与《在海上》则暴露了金钱的腐蚀作用与败坏的道德,牧师与银行家都是社会上层人士,而站在道德天平上的居然是酗酒而放荡的老醉鬼。《苦恼》,《风波》和《万卡》展现了生活在贫困里的劳动者,老马车夫约纳的儿子死了却无人关怀 ,只能对着不会说话的老马诉说,玛申卡就因为是个没有地位的家庭女教师而被怀疑搜查,万卡家道衰落,出门最学徒,满怀希望地写下一封无法被收到的信……《跳来跳去的女人》里,他暴露了伪善,庸俗和虚荣,而真正善良的好人徳莫夫则为医学贡献了生命。

契诃夫成了那个深沉严肃的契诃夫。

他的一切出发点都是这个社会,嘲讽也好,同情也好,最终都只能变为《精神错乱》里的瓦西里耶夫——无能为力。清醒而痛苦着。他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用着笔,把它当成一把犀利的刀,划开大脑前那一片模糊的雾。

他从最平凡的生活中揭露出社会的本质,却从不陷入生活的泥沼,他始终清醒,抨击着丑恶的现实。在一沟绝望的死水了觅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