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刘宜灵||读《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友谊与爱,也是阿米尔的自我救赎和爱。

卡勒德·胡赛尼的文字可以说是十分成熟了,整本书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句废话,紧凑的剧情可以扯着你在文字的花海里一路狂奔。

看书的前半部分,我有多心疼哈桑,就有多恨阿米尔。哈桑的灵魂大概是纯洁得不可思议的吧,毫无雾霭,像是透明的金刚石般反射出对阿米尔,对这个世界的爱。而年少的阿米尔,却在不断地伤害。我多想穿过书的纸张,去拥抱那个从未怀恨的兔唇男孩,多想将他护在身后,帮他扫去命运里的阴霾。最终,他被自己所热爱的世界抛弃,“他那不求回报的忠贞生命,像他以前经常追逐的断线风筝那样,从他身上飘走。”哦,天呐,感觉自己心碎了一地。直到死,哈桑也没能真正意义上的获得他最渴望的东西,不是阿米尔的道歉,而是阿米尔的友谊。阿米尔还没来得及给他。

这,对阿米尔来说,也是沉重的打击。没有他想象中应有的轻松,有的只是悔恨与痛苦。

年少时的阿米尔,渴望的仅仅只有父亲的微笑,父亲的关注,父亲的爱。他心里已经几乎快没有哈桑的位置。直到长大后,父亲病逝,父亲的老友拉辛汗在重病之中打电话告诉阿米尔说,“那儿有重新成为好人的路”。展现在阿米尔面前的,是令他猝不及防的真相。父亲的谎言,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过去的种种情感翻腾喷涌,像是一个排山倒海的巨浪,差点将阿米尔掀翻在地。重新被唤醒的友谊与爱让他踏上了寻找索拉博的道路。为了救赎,为了爱,他义无反顾,然而并不顺利。书的结尾,他用追风筝的方式回报索拉博一丝隐隐约约的微笑。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阿米尔性格中的种种缺点让他似乎更像是我们曾在现实中接触过的活生生的人,懦弱和嫉妒,多么真实。他竭尽全力的弥补也让自己的灵魂有了温度。我们爱的不就是那些温热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吗。于是,我在继续阅读中逐渐抛弃了对阿米尔的厌恶。最终就仿佛面对着熟悉已久的老友,只能无奈地笑笑,为他祈祷,祝他好运。

我仿佛看见,两个少年,一个面朝阳光,笑容灿烂,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另一个背对阳光,蹲在地上,抱着双膝,将自己淹没在阴影中。

我仿佛看见,在明媚的冬日暖阳下,少年时期的哈桑为阿米尔追着风筝,脸上的笑容灿烂得毫无阴影。多年后在同样的阳光下,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成年的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着风筝,也为了在天上微笑的哈桑。

哈桑和阿米尔,两个追风筝的人。风筝的线牵着友谊与爱,飘着穿越漫长的时空,连接起过去与未来,悔恨与希冀,伤害与救赎。以爱之名。

我们每一个都是追风筝的人,为自己追,抑或是为生命中的那个ta追。风筝的线牵着的也许是爱,是友谊,是理想,是自我。我们顺着风筝的方向奔跑,跑过白昼与黑夜,跑过春夏秋冬,跑过山川河流,只为将风筝紧紧抓在手里。

前两天在车上听到一首老歌:
“你的风筝飞得很高飞得很高
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
手里的线可以放长
但要抓牢”
——《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