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 杜宇博||读《与神对话》

《与神对话》读后感

从《与神对话》到《与神交友》再到《与神合一》,尼尔用臆想家的身份展示自己浮世万千后的真理。你可能质疑一个被大火烧去家产的人能讲出什么警世名言,但不可否认的是书中的劝世之句句句在理。

人与神的矛盾在第二卷中激化,换句话说,从第二卷开始尼尔不再作倾听者,而作了辩论中的反方一辩,人的思想更加深邃,有了厚度有了深度,现实与真理的碰撞让读者在感叹与冲突的同时以思考如何实现自我产生思考:性、政治、世界观、人生、爱、怕。书评有一句说“这本书很好地体现了中华传统中的平衡一说:阴与阳之间的平衡。”

问题是如何实现这种平衡,度从来都是难以把握的,所以人总生活在纠结与矛盾之中,嘴上说的和做的是两种:嘴上说要诗和远方,现实中却只有苟且;内心渴望性生活和性经验,却又羞愧到连说出性器官的名字都会觉得廉耻,甚至于作为孩子的启蒙导师,却连一堂简单的生理课都上不好。

《暴走大事件》有一期作了一次上街随机调查,关于自己对性的认识,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父母羞于启齿,而自己对性知识的启蒙却只能依靠某些视频,甚至有人活到了而立不惑之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从何而来。而人们在发笑的同时,会不会有一点揪心的感觉?性只是一个缩影,但能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宗教——与一个无数困境后涅槃的人心中马托邦的差异。

然而只有理想是不够的,不去做就永远不会进步,世界不该是它只能成为的样子,而该是它应该成为的样子,不管这条路好不好走,实际上就是说:人间是有绝对真理的,而真理永不能让步。

一切苟且来源于怕,一切怕来源于对世界的不信任,是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质疑。

“不信任我的人们就像在梦游,没有信仰,或是说信仰有偏差,世界上就是因为有太多这样的梦游者,苦战我不断,才有这么多人流离失所。”

也许世界本来是美好的,人之初性也许本恶,这些我们已无从得知了。我们只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不美好的,是需要“与神对话”的。

但其实说了这么多,与神对话就是在与自己内心对话,终于有人发问:这样一本幻想症发作的长书花了126万字去给我们讲大道理,我的生活里好像容不下“哲学”两个字了,汽油跌了几毛、猪肉多少钱,你口中的所谓“经验”、“经历”好像不能让我住进豪宅、开上豪车。所以哲学永远是奢侈的,绝对不是常人消费得起的,一本宽泛而有深度的书,以神的口吻来发牢骚,来批判世上所有谬论和不公,用臆想家的身份来为梦游者写的一本书。

幸运的是,这本书是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