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熊予晴||读《追风筝的人》

【遇】
我曾说,自己不愿读情浓的受人追捧小说,而只愿读些清简淡雅的文字。倒不是因为学校禁止读言情小说,而是我怕,怕情感太锋利,而我太脆弱,怕被书中浓稠的悲欢所伤。而《追风筝的人》,却恰是一本,浓缩了太多太真情感的书。
很早之前,在双语的阅览室,坐我旁边的女孩读了这本书。当时我读的是中考要求的《水浒传》,约是读到攻打方腊的一段,打打杀杀颇为无趣,也就四处张望着。是一种缘分啊,我望见了印在那本《追风筝的人》的封页上,标题下的一行醒目的楷体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
                          【识】
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阿里的儿子。书中言,“我学会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的第一个词是我的名字。”哈桑急切地把自己剖开,掏出心脏,毫不犹疑地将自己尽数放在阿米尔的手中,即使阿米尔的手是凉的,却从不曾怨过,即使在被阿塞尔欺辱而我袖手旁观后,仍选择了救阿米尔。他不会还手,不会怨恨,对阿米尔有着近似于宗教的忠诚。阿米尔从小懦弱卑劣,被欺负从不还手,都是哈桑替他出头,而也因此,他目睹哈桑为他追胜利战役的风筝而被伤害,却因怕被伤害逃走了。阿米尔背叛了他,去往美国。多年后阿米尔回到故乡,拉辛汗,阿米尔的第一个成人朋友,父亲的合伙人,告诉阿米尔,哈桑是他的亲弟弟。
而哈桑,和他的妻子法莎娜,已被杀害。阿米尔疯狂地寻找他们的儿子索拉博,却发现他已被阿塞尔欺辱。索拉博被迫涂抹胭脂,麻木地起舞,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命运是一场轮回,但这里有重新做好人的路。”
“这里有重新做好人的路。”
阿米尔第一次打架,是为了夺回索拉博。他为索拉博许下承诺,带他回家,却因无法收养他而不得不把他暂时送回恤孤院,让他被车撞而受了重伤。阿米尔用尽力气想要温暖他,而直到他带着索拉博斗风筝,再如他的父亲对自己一般,奔跑在孩子群中,为他追风筝,为他,在转角处回头露出哈桑式的微笑,
“为你,千千万万遍。”
                         【念】
可曾有一个人,把爱你当作毕生的信仰。
让你觉得回报他的爱,像是一种赎罪?
如果有,那么,这是他的不幸,
也是你的不幸。
读完书后,我大口揣着气,压制下心中奔腾的压抑与快感。提笔,在我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一段话。这段话并非书中所写,却一直回旋在我脑中。结局是好的吗?阿米尔用与哈桑爱他相同的方式爱索拉博,似乎打碎了往日的懦弱,似乎变成了一个“好人”。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阿米尔对索拉博的爱,又有多少是出于伯伯对侄子的爱呢?更多的,是愧疚,是一个懦夫的赎罪,是因为哈桑。哈桑的爱太崇高,太伟大,带着朝圣者般的狂热;而阿米尔太渺小,太肮脏。他甘愿奉献一切,甘愿把自己祭祀,献给阿米尔。所以阿米尔想逃离,想忘记,哈桑那如空气一般包裹着他,无处不在的爱与奉献。这样的爱,刺得他浑身疼痛。他害怕哈桑真诚纯真的目光,会灼伤他的懦弱。
情感太真,真到似乎每个人,都懂其中感受。我的文章很少提及亲情,因为这种情太深,太真,所以太沉重。我怕我想到家人的关怀,会愧疚,自己的冷淡与不争气。
就如从阴暗废墟里救出来的人,必须用黑布裹住眼睛,免受光明的灼烧。他们对光明,既是渴望,又是畏惧。这样的挣扎,何其痛苦。
这是人性的懦弱。但我却不愿指责阿米尔,因为换作是我,我会愿意替哈桑出头吗?
不,不会。
这世界,本就如书中一般,似乎没有真正的恶人。只是人性的善恶交织,将世间错乱的缘分织得难解难分。孔子这般的道德学家,应也是懂的,所以惶急地欲用道德做遮羞布,遮住丑恶,然千年未果。而我,站在晦暗曲折的路上踮脚回望,路的源头,是人性。

        我不愿再多写,只得暂用一句不知何处听来的俗不可耐的祝福来搪塞自己心中喷涌而出的苦涩。
“唯愿这世间所有纯真的情感,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