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封情书?

故事不应该从我说起,因为到现在我也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情书。

故事倒是可以从我的母亲说起,1990年及以后,这位校花收了不少情书,情书的内容迥然,男生们送情书的方式也是千般。

故事也可以从我的父亲说起,1994年及以后,新疆与湖南的沟壑,硬是被他用一封封情书给填上,抱得美人归。

那么是什么让父亲的情书从一众情书中脱颖而出?如何能让你的情书对得起这个情人节?

情书不同于古代的寄内诗,在寄内诗中,我们通常只能听见男方对女方的声音,而女性却普遍性被“噤声”。同时,寄内诗大多数是寄给家中的妻子,是在确立关系后因为男方远行而寄托思念的产物。寄内诗在男性话语的主宰中,在男性近乎自斟自饮的状态下,爱情没有交流也就无法深化、升华。[1]现代的情书,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比如鲁迅在给许广平的回信中,称之为“广平兄”。当然,鲁迅并不是在断背山下,而是在那个时代,“兄”字可以充分体现出他对许广平的尊重。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情书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教导,而是就个人情感、思想观点和社会认识的相互交流。深层的思想交流沟通和催化了情感,逐渐使一般的通信有了情书的味道。可以看到的是,书信时时处处都脱不开时代、社会的影响,哪怕是向爱人诉说衷肠,社会、时代也是一个必然存在,一个无法漠视的背景。[2]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情书内容写些什么?

情书可以赤裸裸地写情感,不过人类表情的词语就那么点,适合讲给情人的词语更是少之又少,大致就是“爱”“喜欢”“沉醉”等,是不够凑(bushi)一篇情书的。情书的目的是表情,但是表情也要讲究策略,感情摆好了姿态是艺术,感情裸奔了是要被抓起来的。总体来说,作为情书的核心,表情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抒;2.假设;3.跳跃;4.反语。同时,不推荐用谐音(谐音梗还不扣钱吗?)、列数字(如果有《怨郎诗》的水准当我没说)、寓言(如果你是云天明也当我没说)或寻人启事(这????)。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个例子:“亲爱的,请听我说:‘为了你,我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因为:那‘月’也是你,那‘鳖’也是你!”[3]怎么样,是不是被深深地感动了呢?这是一个我在知网上找到的“引用诗句,就句议情,独处一格”例子。[4]这就涉及到我们运用表情方式的第一个原则:不为表情而表情。强行引用诗句,生搬硬套,最后只会闹笑话。同时,运用表情方式的第二个原则是:设置意外。让人能猜到下一句的情书可不是好情书,这就要运用到跳跃的方式,突破一般的情感表达。同样是一个例子:“我可以向你问路吗?请问我怎样走才能到达——你的心里。告诉我好吗?”[5]第一个用这个巧言的人是天才,不过当用多了之后,看到这样的句式,基本上就是“到你的心里”了。同样的,可以去搜一下土味情话的视频,这种情话一部分就是让人猜到了下一句,失去了惊喜感,反而让人尴尬。简单来说,当你设置意外来表情时,对你有情的人会惊喜于你的情,对你无情的人也会惊喜于你的表情方式,双方也不至于尴尬至极(不然可以试试土味情话)。运用表情方式的第三个原则:含蓄。把话讲透了就没有意思了,沸腾的感情沸腾地表达当然简单,可只有把沸腾的感情含蓄地表达了才有韵味,表情在于克制。举个例子,这是李奋写给倪勉的情书中的话:“相片如你说的,虽然照得不很好,但倒有一番深长的意味在其中⋯⋯有可能把它拆开来洗一洗,装上一个美框。很多人来可以互相看一下,我们也互相看个痛快。到今天我就看了两三次呢!也许你会嗤的笑一下吧,不!也许你比我看得更多次呢⋯⋯”如果直接写:“看到你的照片就像看到了我亲爱的你。”总觉得太过奔放,沸腾得没了边。那么,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试着改写一下“捉鳖”那句话。“皎月是永悬着的,深洋是不可见底的,常常会猜你究竟在哪,九天揽月不见你,下五洋也不见你。可你又就在着,纸的那一头,与我同望月。若今后竟是无月,你便燃了这信纸吧,我的月光。”

讲完了基础和内容,剩下的是总体布局了。

布局里面重要的有几个内容:人设的构建和写作内容的大方向。

情书讲求对象感,即见字如晤。当你的情书对象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你就在ta的面前,向ta轻轻诉说的时候,这才是合格的情书。而营造对象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构建人设,在情书中体现出性格、举止和态度等。例如郭小川在情诗中建构的是思考型诗人形象,在情书中常常他建构少女与大姐姐等女性形象。[6]这种形象更有助于郭小川在情书中展示他阴柔和活泼的一面,表达出他人格中复杂的感情。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情书中的人设有万万千,不过重要的一点是要构建符合自己的那一种,人设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自己性格的外在具象表现,是一种巨大化自我的体现。例如徐志摩就“显然有意把自己当成一个争取情感自由的先锋” ,他一度要拉着他的恋人走向一个理想的天国。[7]这种人设下的徐志摩写下:“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永远的占有。”

至于写作内容的大方向,因人而异,但大体可以包括:思念的倾诉、寂寞的倾诉、苦闷的倾诉、爱恋的表达。这些都很好理解,也都应该是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想对ta说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有情,内容就有温度。

最后再啰嗦点技术方面的东西,即情书的称呼。称呼应该是随着两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拿鲁迅做例子,他在与许广平的情书中,共有以下几种称呼:

鲁迅致许广平 (括号内文字为译注):

(1)  广平兄

(2)  D.S (哥姑)

(3)  H.D (亲爱的小刺猬)

(4)  D.L  ET.D.H.M (亲爱的小莲蓬而小刺猬)

许广平致鲁迅:

(1)  鲁迅先生

(2)  鲁迅先生吾师左右

(3)  M y Dear T eacher (我亲爱的老师)

(4)  B.EL (白象哥)

(5)  EL.D (亲爱的小白象)

(6)  D.EL.D.L (亲爱的小白象, 亲爱的鲁)

(7)  EL.D.B (小白象, 亲爱的哥哥)[8]

正如刘焕辉先生在 《语言动态研究与交际语言学问题》 一文所指出:“任何一个交际过程都是由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交际语言、交际环境这四大要素组成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9]作为交际文本中的情书也是如此,一定要考虑到双方的感情程度和感情阶段,别不论什么都写“亲爱的”,没到这个阶段的会感觉陌生和恶心,过了这个阶段的会感觉是不是你要分手不敢说。同时,还要考虑到言语间的关系;言语与情境的关系;言语形式与人际心里的关系。[10]如:肖军致肖红 “孩子”, 克茵致曹雪松 “我永远的哥哥! 我最亲爱的哥哥! 我最恳挚的哥哥! 我最好的哥哥! 我宁死不舍的哥哥! 我始终爱好的哥哥! 我的好哥哥! 我一世亲爱的哥哥! 我无论如何愿把爱情交给你的我的哥哥! 我愿牺牲一切而爱你的哥哥! 我今世最爱好的哥哥!”。

情书与其说是一种表情文本,不如说更是一种表情仪式。感情“作为精神性本体,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才能表现出来”[11],也就是说:我知道你喜欢我爱我,但是你要证明你喜欢我爱我。情书就是这样一种证明方式。好好想想,每次拿到情书,除了读其中文字的喜悦感以外,是不是在等待情书送达的时候,去拿情书的路上,拆开信封的沙沙声中,发现信纸上她的唇印的时候,晚上摸着枕头下的ta的笔记时,也是十分欢愉的。而我相信你在去买五三的时候不会有这种感觉。同时,仪式不只是通过不断重复来传达简单的固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激起仪式参与者的热情,只有观念与情绪相互激荡,才能使仪式的意义不断衍生和嬗变。[12]也就是说,每次要换点花样,别想着一招鲜吃遍天,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是从符号和想象中来的,也就是说只有有真挚的情感,仪式的象征意义才稳固,才可以在这个象征意义上进行“表演”。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有情饮水饱”。

情书最终不会是个人的产物,它会是一个时代真实的反映,和只能一个人阅读的日记差不多,也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放到社会大背景下去思考和表达,这种感情才能超越千古不变的爱恨情仇,在当下真实而多样地表达出来,这种爱就不是鲁迅对许广平,徐志摩对陆小曼,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而就只是你对ta的喜欢,你对ta的爱。

成双去吧。

注:

[1][2]傅海峰.中国现代情书现代性管窥[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56-57.

[3][4][5]周吉国.情书短信中的新的表情方式[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2):191-192.

[6]巫洪亮.郭小川情诗与情书的互文性解读——兼论“当代诗歌”副文本研究的多维向度[J].北京社会科学,2017(02):21-29.

[7]孙绍振.徐志摩的情书和中国的男性沙文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55-59.

[8][9][10]毛元晶.浅淡情书称呼与言语修辞[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05):132-136.

[11][12]王轻鸿.仪式[J].外国文学,2015(06):91-98+159.

参考文献:

[1]鲁卫鹏. 中国现代书信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彭林祥.作为副文本的新文学序跋 [J]. 江汉论坛,2009 (10) .

[3]鲁迅,景宋.两地书[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46.

[4]初云选辑. 情书名篇[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