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曾婧||读《呼兰河传》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泛黄的纸张读起来格外有感觉,尤其是在迈出了半只脚的暮春,窗子外边落着雨,屋子里尚能清晰听到路人撑伞匆匆走过鞋底溅水的声音。家家饭馆因为阵雨的来临多了些避雨的客人,锅碗瓢盆锣鼓喧天好不热闹。雨天里的饮食男女猛饮春日最后一杯酒,品味醇厚酣甜,表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流逝光阴的敬重。

多鲜活多漂亮啊……像生命,像年华。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掰手指头算算,《呼兰河传》这本书在我的书柜一立就是许多年了,大概有了十几个年头。我手上的这本书出自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光明版•六角丛书”系列,依稀记得是在老师上完《火烧云》那堂课后拖着外公往书店赶,——实在也没人和我抢,怎么就那么慌慌张张?那时候我很矮,是班上比较厉害的小个子,扎着干净利落的马尾(私以为马尾扎得越高长得越快,如今翻译起来应该是头发与天空的距离缩短了就代表个人海拔越高吧……果真是小孩子心境。)牵起外公的手跑起来了,过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吹过我的脸的风也吹着外公,漾开欣喜,一老一少在人行道上不枉称为一道漂亮的景色!后来了解到“新悦读之旅”读书计划(负责“六角丛书”的编排规划),以“高品质、低定价”的风格面向青少年,望缓解快餐式阅读泛滥于群众之间。不过这些无非都是作答语文政治主观题的说辞,最让我执着的想法是和过往的岁月有关。我小学的前半段在老家度过,那是个很安静的地儿,青砖白瓦伫立在腾升的烟云中,流转河山柔软,吹开积蕊馨香缭绕,火光乍泄,经久不灭,坐拥一怀天地丰盈,和“六角”朴素平实的调子有天然相仿的味道,像是撑舟子的人在江面一面心想着如何接济苍生、一面考虑着手中握着的舵怎样才算掌好了。将这本书借给好友阅读后,他问这个计划是不是还在进行?思索好久,我只能表达自己对它的怀思,即希望这计划仍在实施而不是因为时代的迅猛发展导致被淹没于浪潮之中:毕竟当年那座小城留给我的刻骨铭心的东西并不多,“六角”偶然带来的感动自然是一直收藏下去最为奇妙,无理岁月摇摇晃晃,请多保留些时间游走的痕迹吧。

此书上了年纪,俨然一位老者在岁月的大江大浪面前全全抛下惊慌或落魄,只孓然一身思忖着天上的云卷起又舒展开来。小时不懂,长大了再来翻读则越看越觉心酸,任凉意渐起的夜晚环抱我,被打磨得光滑的椅子靠在门前,脚边是歪歪扭扭的青石阶摆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鬼脸冲它咧嘴。一百来页惹人伤感的莫过于萧红记录和祖父在后园里玩耍的那些笔墨:富有童趣的二人组合在那方天地里永远有使不完的活。玫瑰开得艳,攒了一把握在手里。可忙乎!既要打量着怎么插到祖父头上绕一圈儿,又得当心可别被刺扎着了……祖父和外公的身份,在我心里永远是白月光的存在。他们年迈、深情、浪漫,他们“吃过很多盐巴”、他们有点驼背、他们热衷于捣鼓专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土地、他们有点迷糊但不妨碍午后垂钓时的精明。历尽风霜尝遍艰辛但依旧相信人间永恒的欢喜景色,爽朗清明气息与烟火俗世七情六欲糅合,饱满细腻得像牛轧糖,绵绵长长。

“干了这碗酒吧,里边泡了贫穷、战乱、情变、疾病,等下一场花开我们就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