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石梓豪||读《白鹿原》

祠堂

“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

我想,恐怕黑娃自己也没想过白鹿原的祠堂会毁在自己手中,但当他手里握着锤子,看着被砸烂的训碑时,他确实这么做了,身边还跟着田小娥,那个被指责为“烂货”的女人。

祠堂,它承载的是家族记忆,它铭记的是家谱家训,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时代,它作为宗法制的产物是维系统治者与土地的纽带。族长制与乡约制,血缘与地缘的双重构造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成就了没有法制的“长治久安”。但到了民国时期,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潮涌入内陆地区,腐朽而黑暗的保守势力与新思想武装的有志青年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拉锯战。而白鹿原上鹿三与黑娃这对父子就是典型代表。

听说黑娃要砸祠堂,作为地主家最优秀的长工,鹿三就提着叉子去“讨伐”自己的儿子。诸如此类的情节还有很多,这也成为鹿三被儿子割去满清大辫后自杀的根源。

祠堂到底代表了什么?它为何成为同室操戈的工具?经受赞誉的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被音乐家抛弃的家庭立下家规——凡是成为音乐家的族人都不可以进入祠堂。但主人公凭借对音乐梦想的执着与热爱融化偏见,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从而也打破了这条规定,家族的祠堂又回到了和睦安详的状态。

其实祠堂并不完全落伍,它是家庭精神的凝聚,也是民族文化的遗产,如何在今日运用得体,更是一个大课题。

但《白鹿原》有它自己的答案——

“一树既老且朽,根枯了,干空了,枝股枯死,只有一枝一梢荣茂,这一枝一梢还能维系多久?”

愿祠堂带来家族的繁荣,带走所有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