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诗经》分享

读书分享会:《诗经》分享

组长:蔡颖坤
小组成员:蔡璇晔,陈欣怡,陈远航,成咏恩

小组分工:

    •                 歌唱:蔡璇晔
    •                 朗诵:陈欣怡,陈远航
    •                 主持:陈远航
    •                 分享:成咏恩,蔡颖坤
    •                 ppt制作:成咏恩

    呈现形式:朗诵,分享,歌颂

    分享内容:

    引入 ·走进《诗经》                                                              朗诵者(陈欣怡)朗诵《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阅读全文

【读书周记】黄思雨||读《孩子你慢慢来》

且听风吟
我想伫立在漆黑的廊道,静静地看房檐上滚动的雨珠,薄云缓缓缠绕上冷清的月光。微凉的空气牵一根情思,悄然揉进我冗长的梦境。
此时我站在马路旁,大雪纷飞旋至头顶,把零下的温度渗过皮肤清晰地传入我滚烫的血液。我闭上眼睛,企图偷听风与雪的窃窃私语。有一缕倏尔聚起又散去的低吟钻入我的耳间,我欣喜若狂,像是偷听到了宝藏的秘密。东方渐白,车鸣声打破了苍白色的静谧,低吟声慌张地逃窜,继而消失得没有了踪影。紧接着是铲雪的刺耳声,人们的嚷叫声,车辆的喇叭声,侵蚀性地占领了我的听觉。我皱了皱眉,睁眼,叹了口气。
这个世界太快了,我每天都决眦胀眼,都仍目不暇接。我像是一个尚未着好颜色的陀螺,还未立好脚跟,便开始旋转——再旋转——旋转得更快。我把自己的身躯扭作一团黑影,企图在阳光下寻求一席之地,我把身上还未刻完精致纹路,甩作一团简陋而混乱的线条。我来不及停,下来不及等被涂好颜色,雕好花纹,再缓缓开始转动,划出最优美的舞姿。我不能,我必须日日夜夜马不停蹄地转,决不能有一丝喘息。似乎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无形的鞭子在抽打我的身躯,鞭笞我再快点再快点。每时每刻都有一个声音在紧逼着我,钳住我的咽喉,时不时冷冷地从鼻里冒出几个字:再不快点,就等着被淘汰出局吧。于是我把自己转得昏天黑地,浑身恶心乏力也不敢掉以轻心。我始终未曾停下过,似乎停下就会被人遗弃,我一直在拼命地旋转,我甚至有时候会沾沾自喜——我觉得我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地球旋转的速度,我觉得我比其他人都快,而因旋转而卷起的风声,那是对我的喝彩声。可我几乎不曾察觉,我几近拼命地转,却在原地徘徊,从未离开原点几步,而那卷起的风声也只是属于一个庸者心中喧哗而毫无作用的躁动罢了。
排队时,我要抓紧时间,我在繁多的单词中混乱;回家时,我要抓紧时间,我在飞速流转的景象中迷失;夜晚时,我要抓紧时间,我在复杂的题海中沉浮……
他们说“时间就是金钱”、“你现在加紧学习,大了就会轻松了。”为此我不断地,毫不停息地奔跑着,但我奔跑不是为了寻找那绚丽的黄昏,不是为了体会浪迹天涯的洒脱,不是为了踏遍大江南北寻求修仙之道……我毫无目标,毫无信仰。我的跑只是为了掩饰我心灵的迷茫与慌乱,我似乎企图以这种方式迷惑自己,我企图让自己坚信自己的表演伪装——我以为我只要跑起来,就算方向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就是南辕北辙。我不愿停在原地无所作为地看着别人的背影在远方渐渐模糊,我宁可也跟着兜兜转转一圈,哪怕回到原点。
但我发现,我错了。
我把自己绕进迷雾里,可能差点就要糊糊涂涂呆一辈子。
我才发现:慢,是一种放大后的细节;慢,是一种缩小后的人生;慢,是对前尘往事的端详;慢,是为未来谱写的蓝图。

我才发现我想要的是静坐在木屋前,静静地看暮春无常的满山暴雨将花打落一地的热闹。

我想搭一次绿皮火车,倚靠在窗边,看着铁轨旁倏忽而逝的暖暖的橙色灯盏,让如烟般的回忆在心中升腾萦绕。

我想小酌一杯浓酒,让灵魂失重,用最难言喻的句型,作一首诗,用最灼人的声音,歌一首曲,寄给孤独的黎明。

我想像古人一样亲自磨一次墨,慢慢地研磨,让思绪如墨般渐渐稠厚深重,再将情思挥洒在泛黄的纸上。

我想在寒冬的时光里,陪爸妈一起把脚伸进热乎乎的暖炉里,一边看电视一边聊聊天,让房间溢满温馨。

我想听见有人在我耳旁底底地语一句:“孩子,你慢慢来。”尔后乘着云烟,且听风吟,渐入佳境。

微凉的空气捻着几分月光,兜着几缕情思钻入我的梦里——我伫立在房檐下。云卷云舒,月明月暗,风止风起。无人扰我清欢,我入迷地看了一整夜,直到东方渐白……

【读书周记】成咏恩‖读《人类征服的故事》

读《人类征服的故事》有感

这本书我是在复仇者联盟的银幕下看完的。

每当下课班上的屏幕里播放《复联3》,我也连忙从抽屉里抽出这本黄色封面的书。他们用两个星期看完了这部影片,我也用两个星期咀嚼完了这本书,周围的伙伴对影片里英雄们征服宇宙的故事而尖叫连连,我把埋进历史长河里的头抬起来,在日记本里写下:

“复联里的英雄征服了宇宙,

地球上的人类也一直在征服着地球,

而我在品味人类征服的故事。”

相比于《人类的故事》,我更喜欢以《人类征服的故事》为题。浩浩历史长河,从一个细胞到具有多项功能的有机体,人类突破了个体的空间局限;从养育着最早人类的尼罗河谷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人类突破了生存的空间局限。而如今乃至以后,他们会不断的向宇宙发起突破,就像复联里塑造的英雄们一样。这样的突破,不正是人类的征服吗?

说实话,虽然译序里评价这本书“像是一本给孩子读的书,妙趣横生的语言引人入胜”,可实在对不起,当我看着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印欧人等等诸如此类的种族名,还有更多蹩脚的人名国名,我对人类早期之间的混战并不能很好的复述。我甚至看着看着便晕头转向,不知所言,只好又翻回前几页重新阅读。但恐怕也正是这些数不清的名词很直观的告诉我,人类早期的征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正是源源不断的种族、国家之间的纠缠不清,令人匪夷的爱恨情仇,如同催化剂一般促使人类进步。在他们征服个体的空间局限的同时,也不断的征服生存上的空间局限。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到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岛上的人们从原始社会形态开始,顺其自然,一步步变成奴隶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形态……而这本书给我第二直观的印象便是顺其自然。

人类的征服的确有和平的感化与暴力的迫使两种,可不管怎样,它们都是顺其自然的。人类的征服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命中注定吧,我想。自人类从奴隶社会开始由奴隶主征服,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罗马的覆灭,当奴隶制度一点一点地走向僵化,罗马的人们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然后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谓宗教征服,然后由封建征服。过了若干年后,宗教的教义失去其本来的面目,封建制度也变得不和时宜,于是宗教改革上演,以英国革命为首的各国民主革命上演。一切多么顺其自然,就如房龙自己所言:

“我曾不时地提醒你,执着于具体准确的历史纪年是有危险的。人们对历史年代的认识经常停留在表面上。在这些人眼里,中世纪完全是愚昧的黑暗时代。然后时钟咔哒一响,文艺复兴准时出现,在一夜之间,用知识的火把把城市和宫殿照得通透明亮。

对于历史事实而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并没有这么一道明确的时间界限,历史学家几乎都同意把13世纪归属于中世纪时代,但它真的充满了黑暗与盲目吗?绝对不是这样的。”

我也同房龙一样相信,无论奴隶与封建,还是封建与资本主义之间,都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历史是一条长河,每一个弯道之间都持续的流淌着河水,而河道规定着它们必须这么流,可以说是河道规定着河水,倒不如说是河水走出了这么一条河道。这是顺其自然的历史吧,我的理解。

囫囵吞枣一般地读完了一本囊括了从人类起源到一战后的历史书,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爽但也很费劲。这一遍看完后仍有太多的东西在角落里没被我捕捉到,关于历史(人类征服的故事?)这个东西的感悟也还远远不够。有时间,我定要再仔仔细细地读一遍,那时候不在《复联3》的银幕下看,说不定会在《超体》的银幕下细细品味。

然后呢?然后再写一篇读后感吧。

【读书笔记】熊予晴||读《追风筝的人》

【遇】
我曾说,自己不愿读情浓的受人追捧小说,而只愿读些清简淡雅的文字。倒不是因为学校禁止读言情小说,而是我怕,怕情感太锋利,而我太脆弱,怕被书中浓稠的悲欢所伤。而《追风筝的人》,却恰是一本,浓缩了太多太真情感的书。
很早之前,在双语的阅览室,坐我旁边的女孩读了这本书。当时我读的是中考要求的《水浒传》,约是读到攻打方腊的一段,打打杀杀颇为无趣,也就四处张望着。是一种缘分啊,我望见了印在那本《追风筝的人》的封页上,标题下的一行醒目的楷体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