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李心烨||读《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记得读她第一本书,不是《目送》而是《野火集》。

野火集的封面“野火”二字笔中透着野性率意,醒目的红色字体在灰黑色的封面上更引人注目,仿佛一把野火炽热的燃烧着。其中最著名的也是一篇如同野火一般要烧掉一切愚昧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语言犀利而愤怒,却也深刻。

而《孩子你慢慢来》的封面,一个外国小男孩在一地落叶上低头静静走着。“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充满着温情,文字里也溢着意趣。难以想象,那个之前愤怒着的,以笔为武器努力企图改变社会的女战士,如今的文字中不再散发着桀骜的戾气,而是母性的温柔。

以母亲的视角,观察一个新的生命逐渐成长认识世界的历程是有趣的。初识世界的一声“啵”、辨认“龙”、接触并非泾渭分明的神话、迷信、信仰,如何引导孩子认识世界里的种种,虽是写非虚构的内容,但作者以“妈妈”的第三人称来记叙。

更显柔情,以母亲的名义。

多少个母亲,为了母亲的身份,将自己的野心暂时放下,“‘我想大量的读当代大陆作家的小说……我想旅行……还想写一流的采访报道……还想制作电视节目——我还想做一件事,就是出一系列孩子书。’‘这种种理想计划,做了妈妈以后都不能实现了,对不对?’”即使是事业成功如龙应台也不例外,可面对怀中活生生自己的生命的延续,体内拥有自己一半基因的孩子平静的呼吸与心跳,她愿意牺牲。

可为何牺牲的总是女性?她也问过自己,“安安开心,妈妈开心,爸爸开心。”她又继续拉起孩子的手,走向孩子的父亲。

在安安在台北上幼稚园的过程中,由一个幼稚园的差异,引申出整个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差异,规范与统一,自由与无拘束,“不要让军队与政治走进学校。”早年的她在野火集里勇敢地对教育局长说道,而今她以这种形式略显隐秘的表达着,或许是人成为母亲后的特点?

真希望自己在成长路上,焦急不知去路时,有一个人可以微笑着,牵着我的手,告诉我:“孩子,你慢慢来。”

 

【读书笔记】谢雪:诸神

《美国众神》在我读来是这样的。
当一切遮掩在真相前的雾霾散去,只余下破败残毁的诸神之像。
古老而残破的
神秘而血腥的
神圣却平庸的
亦或是各种新兴的事物,终究避免不了被取代,被遗忘。
可,
谁又不是呢?

“你崇拜什么,你就是什么。”
看见这封面上的第一句话便被吸引。每每看到小说不同的部分,翻开,瞥见,都会有不同的思绪。小说讲的是影子穿越美国心脏地带的疯狂冒险,他是个刚刚被释放罪犯,拥有一身小骗术。影子在因重伤害罪服刑三年后,因为妻子劳拉的意外死亡被提前两天释放。失去了家庭、妻子、朋友、也丢了工作,当一位自称星期三的陌生老头提供给影子一份跑腿工作的时候,他接受了,也陷入了谜团。
美国作为一个由各个民族的移民构成的国家,交织的文化和信仰,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时候,这个国家的人们很难用‘美国人’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来概括”,诸神于他们或许只是一个愈发模糊的印象。当旧有的信仰被取代,神力日渐衰微的旧神也不过如社会底层市民,艰苦过活。星期三是北欧的众神之父奥丁,如今依靠行骗为生;奥丁麾下的岑诺伯格收起了战锤,在工厂做一个砸牛头的工人;非洲的蜘蛛神安南在游乐场经营一个小店;埃及审判死亡的阿努比斯和人合伙开了殡仪馆,兼职做法医••••••因为在这个时代的美国,他们的信徒已然凋零,祭祀当然也终止很长时间了,所以他们都相当地虚弱,和其他的凡人没有什么区别。
而那以媒体之神,看不见的手,电子之神为首的新神也明白,他们终究会被抛弃,会被遗忘。尽管他们信众众多,力量更为强大,但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是创造出一批新神,而后又有一批取而代之。似乎没有什么能代表美国文化的本土神 。“美国这块土地不适合神明生活”。如是而已,像是为了争夺那稀薄得可怜的信仰,又有着星期三的煽动与密谋,新神与旧神展开最后的一战。
“感觉好像就要来一场暴风雨了,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暴风雨的压抑一直笼罩在影子的心头,在跟随星期三工作的时候,影子愈发感到不安,梦中不断出现的水牛——美国本土神,也只是不停的告诉他“想存活下去,你必须相信一切”。当最后关头,奥丁与洛基的阴谋被揭开。
“我更想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我们不需要任何人来相信自己。我们只是继续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影子
或许这场诸神之战只落得个血流成河,两败俱伤的结果,从中获利的也只不过是奥丁与洛基,从战争的混乱骚动和流血牺牲中获利罢了。诸神的信仰不会因此而多增一分,他们的命运与时代相连,却也都回被时代抛弃,在美国这片大陆的地底,在被遗忘者的等待之处,等待着被信徒永远背弃。
在影子阻止战争后,他开始环游世界。“一位老者从山坡朝他这边大步走来。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斗篷,下面磨得有些破损了,仿佛他已经旅行了很久。他戴着一顶宽帽檐的蓝色帽子,帽子摺边上斜插着一根海鸥的羽毛,显得整个人心情愉快、得意洋洋。影子觉得,他看上去就像个上了年纪的嬉皮士,或者退休很久的枪手。老人高得有些不可思议。”这才是真正的奥丁———北欧神系里的北欧人奥丁。
“没错,那时的他就是我。但是,现在的我并不是他。”这位北欧奥丁是如此评价美国的奥丁。

【阅读周记】曹明雅丽:《美国众神》读书笔记

我们的根基在何方

对于这本书到底有没有写出“美国”,很多人觉得没有,很多人觉得有。

我觉得是写出了的。甚至还能引起我们中国90、00后的一些反思。

文中有这样一段: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星期三说,“会担心自己身份的国家。”

“什么?”

“剩下的国家知道它们自己是谁。人们不必搜索挪威之心。或者寻觅莫桑比克之魂。它们知道自己是谁。”

确实,仔细想想,美国并没有一个自己的文化体系。曾经和同学聊到“美国文化”的话题,我当时开玩笑:“美国文化最典型的怕就是那几个超级英雄吧。”另外一同学补充道:“我之前看过一组数据:美国学生历史是学得最不好的,及格率百分之五十都没有。信息技术倒学得挺好。”我们当时一起调侃:“那美国历史能学什么?只有几百年啊。”那个同学回答说:“学欧洲的历史吧。他们总要给自己找个根。”

我并没有了解过美国人对于“根基”有没有执念,但我觉得中国人有。“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故乡”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思念与忧郁。但看到《美国众神》里的那些逐渐被人们遗忘、失去信仰的“旧神”:为获得信仰之力而去做妓女的示巴女王、为维持生计沦为出租车司机的炎魔伊利夫特……各种各样的旧神从故国随着移民来到了北美土地,却被人们遗忘在了这里。我不禁会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中国少年。那些中华闪耀的文明我们继承了多少呢?又有多少是被我们遗忘了的呢?我们的信仰又在哪里呢?我们真正的根基又在何方呢?

对于“新神”:信用卡之神、高速公路之神、媒体之神……虽然作者在小说中把这些现代社会的常用科技产物神格化了,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地方,科技本身并没有对错,其对人的影响也是两面性的,但是在科技发展、传统宗教信仰破灭的背后,如何找到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自己也时常陷入一种矛盾,我总觉得有时候在我看来背得了几首唐诗宋词文言文是很显然很平常的事,但是这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很多人疯狂地追着各种的明星,也有很多人疯狂地迷恋日漫和韩剧,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因为我也有比较欣赏的明星,看过的日漫韩剧也不少,但我还是觉得,在追求那么多琳琅满目的东西之后,我们自己的心里还是要有一份自己的坚持和执着的。这份执着,会让我们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重复路转粉——看到有人扒黑料——粉转黑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三观到底是怎么样的,不应该别人一番话就能决定的,也不是别人几个分析贴、几篇鸡汤文就能左右的,这种坚持和执着是我们在浮华的社会潮流下明确自己目标和方向的定海石,不让我们被“裹挟”而走的一种力量。我并不觉得传统文化就不能成为流行文化,相反,我觉得流行的东西更加需要经典的作品作为其底蕴作支撑。

我们的根基在何方,或许这个问题并不是我轻飘飘地几句分析就能回答出来的,更需要吾辈少年不断思考。“神是伟大的, 但是人心更加伟大。神明来自我们的心,也将回归我们的心……”当宗教信仰不再是大多数人的精神力量所在之时,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