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刘昕婷:读《红与黑》

 

"……他们仍想通过我来惩罚一个阶级的年轻人,永远地让一个阶级的年轻人灰心丧气,因为他们虽然出身于卑微的阶级,遭受着贫困的压迫,可是有机会获得广博的知识,而且敢于闯入有钱引以为自豪的上流社会里去。"

什么是红与黑,这个名字里就充斥着太多的可能性。

一说是军队与教会,军队的红衣与教会的黑袍,作为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于连的出身仅是一个木匠的儿子,最终因为学问而进入法国上层社会,他的性格里既有对于虚伪的上层斗争与浮华生活的反抗与蔑视,又有为了金钱,爱情,名利甚至是为了混迹于这个本该不属于他的社会的虚伪,野心。两种矛盾的性格至使他一步步走上名利的高坛,却又注定了他最终跌落的命运。

他只能算是一半的天使,一半的魔鬼,却又像极了无数法国下层阶级的人们。

他骨子里带着自卑与反抗,这都来源于他的阶级出身。而社会乃至那些带着尊贵姓氏的资本家贵族们却执意给他裹上一层虚伪的粉脂。来时他还是一个腼腆青涩的少年,而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圆滑处事的德姓贵族的一员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与革命,与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一来它也应合了司汤达的写作背景,于连从小听从外科军医的教诲长大,崇拜的是拿破仑的英雄主义,立志当一名军士,而他命运的走向却是加入教会,从事神职,成为资本家大贵族的帮凶。

于连最后的结局是死亡。

他必须死。

他崇尚的是英雄主义,不是贫图享乐碌碌无为,他身上始终装不出教士的谦卑与恭敬,他有一股戾气,有强烈的自尊心,他忍受不了他人的蔑视,当一切强加于他身上时,他的选择只有死路一条。带着他这一身戾气,带着他这一身没全部散去的法国青年的热血,冲动,敢于反抗的气息有尊严的死去。

文中最难得到的是什么,最高贵的是什么?不是爵位,不是官职,不是土地。

是十字勋章,是属于英雄的象征。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英雄的热血,反抗与英勇。不必说一定要战死沙场,但一定要有一颗敢于反抗社会的不平等,反抗这一切虚妄浮华的心。

很多书中主人公的奋斗目标及心中所崇拜的人物都是拿破仑,崇拜他的英雄主义,崇拜他推翻欧洲的封建势力。

于连若是没有死,会怎么样?他会如何在两个情人间取舍?又是否会成为封建社会的附庸?他的心性在被消磨,在一番豪言壮语与爱情的临终之言后,留下的只有害怕。

鲜明而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