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文墨】唐艺卓:但见前人共来者,且将旧火试新茶 ——北中国民居之古今对比

建筑差异及其文化信仰内涵研究

                                                     ——以北中国建筑文化为例

                          但见前人共来者,且将旧火试新茶

                                                     ——北中国民居之古今对比

                                                唐艺卓

关键词

文化 建筑 民居 北中国 历史变迁 对比

导语

陈子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今以此诗为证可知,想要了解事物的变迁发展,想要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保留一份纯粹的精髓,想要在固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变革,我们需要了解事物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看到“前人”的足迹,也需要观察“来者”的行进。

事物的发展需要传统的继承,也需要新式的变革。正所谓,且将旧火试新茶,为了深入了解北中国传统民居,也是为了更好地以建筑为媒走进北中国思想文化大世界,传承弘扬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对北中国的传统民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这里,笔者将以古今对比的角度,向读者展现古今北中国传统民居的缤纷多彩。

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建筑始终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物通称建筑,一般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根据建筑的用途,我们将其大致分为几个类别: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而其中的民用建筑之民居尤为重要。从最早的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中发现的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建筑,到今天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类学习建造房屋用以居住,可以说,民居建筑的技术奠定了人类定居生活的坚实基础。

民居,是技术适应环境的充分体现 。而北中国这片土地因与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的地理因素影响,在战争年代国外势力的涉入的政治因素影响,以及其他其他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我们以民居为突破口,站在古今对比的纵向角度出发,对北中国建筑进行了深度研究。

研究方法

以比较法为主方法,辅以文献查找,互联网资料搜索,影像记录,访谈等多种方法。

研究内容

一.额尔古纳市境内俄罗斯族人民居的建筑特点与古今对比。

二.呼伦贝尔市蒙古族蒙古包的建筑特点与古今演变对比。

三.俄罗斯文化对边陲小镇的影响及后者建筑特点的古今对比。

四.北中国民居古今变化的影响因素。

五.建筑差异及其文化信仰内涵的联系。

研究情况

一.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人与汉人通婚的混血后代,也是中华民族55个少数民族之一。本次研学我们去到了俄罗斯族朵拉家庭,在进入小院之前我注意到院门口有一道八卦形的符幡,而两侧的门是蓝色新漆刷过的木质门,从房檐看去也是比较老的木质结构,上面铺了一层蓝色遮雨板。

进入小院,我们可以看到地板上面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墙壁也是由现代型的白石灰粉刷,望向屋顶,有用以装饰的吊顶设计,房间内还有壁炉。通过房主的叙述我们了解到这个小院是上一代留下的,原本是以木砖结构为主的。后来为了更好地保存保护小院,他们对小院进行了装修粉刷。

再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俄罗斯族小院内部装饰都是偏暖色调的。

研究发现:俄罗斯族民居建筑以木砖结构为主,内部多装饰性物件。随着时间变迁,其大致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家大家庭共住一个小院,不过出现了更加稳固的现代型装修维护方式。

二.

众所周知,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而在与蒙古族人的面对面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蒙古包也有较大的变迁。

蒙古包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四:一是天窗,二是围栏支撑(连接),三是包壁(类似于墙壁),四是门。用蒙语来说就是淘脑,乌尼,哈那,乌德。

在屋主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最初的蒙古包是由兽皮,草叶子,树皮扎成,后来出现了将木材加工之后用于蒙古包建筑,再后来出现了屋主所住蒙古包——以钢铁材料为主,布料为辅。而在旅游业的刺激下(比如说游客的高要求),出现了混凝土建成的蒙古包。

在蒙古包的建筑材料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蒙古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现:

蒙古包上部为一个较矮的圆锥,下部类似圆柱。门框较矮(所有人都要低头进入蒙古包,向门正对的成吉思汗画像致敬。)架构简单,拆卸组装方便,符合游牧民族的特点。

在历史的变迁中,蒙古包的环境越来越好,由最初的火把照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最后的水电信号全覆盖。蒙古包的建筑材料也是越来越牢靠坚实,由原始材料过渡到了现代新型材料。但是在它的变迁中那个我们也发现蒙古包越来越适合于定居生活而非游牧生活——它的材料越来越重,越来越难以拆卸组装,甚至到最后出现了几乎无法迁移的混凝土蒙古包。不过蒙古包的门框确实还是一直比较低,这也是变化中的不变。

三.

四.

五.

研究评价

总体评价:良好。

在本次研究学习中,我树立了比较正确严肃的研究态度,研究过程中也比较投入,撰写研究报告比较细致认真。

但仍有以下三点不足:

1.实地考察缺乏。

一是缺乏实地考察的意识观念,二是缺乏实地考察的能力。相对来说,作研究报告时对文献查找以及互联网资料搜索的依赖更大。在实地考察中,更多的是影像记录,音频输入,缺少其他实地考察方式的结合,如访谈交流等。实情更多的需要我们亲自走进,而非耳听眼见即为实,我认为它更要求我们拥有一种研究探索的态度和能力。

2.研究方面不全。

限于条件,研究学习过程中对很多问题有所忽视,轻视。导致研究学习方面比较不全,仅对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关注。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更加完整地探讨该课题,应该还要有更完备的研究方向,研究对象规划。

3.资料规整欠佳。

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将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影像资料的收集上,从而导致了后期文字资料的缺乏。在研究学习开始时就应该做好前提准备工作,安排好较为合理的资料采编方案,各种类型的原始资料收集,不能偏废。

标有*处均涉及学术研究类文献资料的引用,侵删。

©️长郡中学澄池文学社 2018寻北之旅 不仅是个组 唐艺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