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尚诗睿||读《动物凶猛》

“一些在回忆中残忍的事情往往发生在夏天,人们有着旺盛的精力,皮肤和欲望都赤裸裸的在日光之下暴晒。”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北京。文革刚刚结束,生活乏味。在灼热阳光的暴晒下,出现了一群精力过剩的少年。他们住在大院儿里,整天和成年人贫嘴作对,在西单广场穿着过大的军装装模作样的抽烟,与路过的漂亮姑娘搭讪,嘻嘻哈哈的看她们胆怯的模样。那时候中苏关系紧张,他们有一个梦想,中苏开战,他们都将奔赴战场,然后无一例外的牺牲,当然也无一例外的成为英雄。


那是一个有着激情和懒惰的时代,那是一个伟大而又卑微的年代;那是一个残酷而又美好的时代,那是一个被订在耻辱柱上而又被高歌赞扬的时代。那是我不曾经历过,也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的一个年代。我所能理解的,或许只有少年的内心。


于北蓓大约是马小军对于稍长于自己的女性印象的最初来源,因为她“当年有着一张狐狸一般娇媚的脸”,她可以挑逗起一个男人的非分之想。然而马小军在小说开头时就道:“当时她对我毫无吸引力”,因为“我长期迷恋那种月亮形的明朗、光洁的少女”。于是米兰的出现便显得毫不意外了。


可“我”与米兰的一切亲密关系,似乎都源于一个错觉,一次误会,一场幻想。是因着“我”的幼稚而将一个普通姑娘抬到了如此高度上?是由于“我”追求不成而恼羞成怒开始贬损排挤她?还是她本身就是一个伪装的“荡妇”,只不过“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扯掉她虚伪的面纱?抑或是“我”本身就一厢情愿沉浸在自己营造的空中楼阁、幻想世界中而错把人家美化?都有可能。就好比暗恋,我在这里辗转反侧、肝肠寸断,你在那里毫不知情。当然,“我”心中燃烧着的欲火比暗恋的羞赧来得更为炽热猛烈,更为惊心动魄,也更为不堪回首。总之,少年纯洁的欲望最终不再寄寓于米兰的身上。


小说的最后,“我”跳入泳池中,想要游上岸,却被不断地击打,这是痛苦的青春;在水中的“我”,看不清岸上,只是在青春中憧憬(或是意淫)着遥不可及、甚至荒诞不经的理想(或是欲望),然后被一切击打,无声饮泣,陷入迷茫。


王朔笔下对爱情,对纯洁,对理想主义的永恒期待,恐怕都在这场失之交臂中悲剧性收场。年少的凶猛已不复存在,此后将仅仅是一个个满怀情感但失去理想的中年人而已。


而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最后,画面变成了黑白,姜文用温柔的镜头语言为之镀上金色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似乎也一去不返,无处追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