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周珈伊||读《人间词话》

人间,本就是一篇绝世词作。它纯粹,质朴,也写满了真谛。

正如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其给长子傅聪写的信中说到:“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我想,傅雷先生之所以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在于这本书的纯粹。 纯粹于作者王国维先生虽生在熙熙攘攘的凡尘,却不受人间烟火的熏染;纯粹于那些超脱了诗文的文字;纯粹于凡人不可触碰的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是应该有所追求的,而在追求的历程之中,是一定会经历第二境这样的过程的,这都是自然的。当一个人处在第二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要有坚持下去的意识和勇气,否则就是功亏一篑,是很可惜的;第二,要有超出一定的人生时期的更加高远的眼光,注意从束缚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新的出路。当然,王国维这里所指出的第三境,也仅仅是初成,不是最终的境界,不是到了第三境就可以停止作为了。实际上,第三境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或初境,沿着这个境界再走下去,就会发现或获得更多更好的风景。佛教有顿悟和渐误的辨正,第三境相当于顿悟,顿悟之后,仍然是要坚持向前走的。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何一些人在青少年的时候很聪明,但最终成就却不大的原因——无论何时,只有向前走才是对的,生命不息,前进就是没有止步的道理的。

一生太短,一生好长。我们在这世界走走停停。“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早在数百年之前就完整地表达了世人的心境。而生在繁杂尘世的我们,以静观之是王国维先生给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