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周舸航||读《上尉的女儿》

心满意足地合上《上尉的女儿》,心安理得地接受普希金为我们书写的“王子和公主”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主人公安德烈伊奇与米隆诺夫上尉的女儿玛利亚的爱情故事,情节虽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但最引我深思的却是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普加乔夫。
普加乔夫起义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的俄国,目的是为了反抗封建压迫。正如导读所言,普希金以同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果敢机敏、受人民爱戴的农民起义领袖。
小说中的普加乔夫,重旧情。只因安德烈伊奇曾与他偶然结识,并送给他一件兔皮袄子,所以后来普加乔夫多次赦免了安德烈伊奇,并教训了作恶多端的希瓦卜林,促成了安与玛利亚的婚事。
然而,除去普加乔夫所有帮助安以及惩罚手下的表现,最让我感到莫名伤感与无奈的,是安德烈伊奇劝降普加乔夫时,普用轻轻的语气,说的一段话:“天晓得!我的路子很窄,自由很少。我的人都自作聪明。他们都是贼。我必须提高百倍警惕:只要打了一次败仗,他们就会献出我的脑袋赎回自己的一条狗命。”普加乔夫很清醒,自己一开始选择的就是一条不归路。
既然早知此路无法回头,那为何还要阔步前行呢?
或许,历史的发展就应如此吧——物极必反。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俄国封建农奴制即将崩溃,资本主义关系日趋形成。贵族和专制国家不断加强对农奴主压迫,才会激起人民群众强烈反抗。谁人不希望能够宁静祥和地过自己的生活呢?谁人不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渴望和平呢?谁人会无端的决心舍弃生命去争取解放呢?我们假设:普加乔夫如果不起义,也没有别人去起义,那么他们只能被压榨剥削,成为刀俎下的鱼肉。而他们也正是因为不想再如此任人宰割,才会愤然而起,抱着“或许能成事”的心态,一干到底。
普加乔夫在整个起义的过程中,就一定没有想过回头吗?不是,至少从普希金的文字中,我们读到了想要回头的那个普加乔夫。普加乔夫有着很好很高的思想觉悟,他不是不想回头,只是他看清“忏悔已经晚了”,明白自己是不会被饶恕的。
同时,他不能回头。他自己选择了不归路的义无反顾推着他;农民等底层阶级渴望推翻封建农奴制的强烈愿望推着他;历史长河发展中的滚滚激流推着他……乱世出英雄,他应是明确地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
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普加乔夫无法回头,但他也不需要回头。还有,我想:他不是浪子,是个英雄。

【读书周记】周舸航‖读《猎人笔记》

静下心来默默地品尝一本名著,是人生中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每当我在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时候,我更会认为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屠格涅夫那自然婉转的笔调深深的将我吸引,我仿佛与屠格涅夫融为了一体,度过一种全新的田猎生活。
在屠格涅夫的语句里充满了俄罗斯乡下的田园气息。同时,在这种平淡随和的语句中也能明显的让人感受到19世纪俄国农民们在农奴制度下的那种悲惨生活,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朴实的农民们依然保持着他们那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俄罗斯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读此书时我清晰的看到了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和爱国精神。文中有两个农奴给了我比较深的印象:霍夫和卡里内奇。虽然他们两人对人生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贴近社会,比较实际;一个热爱大自然,比较烂漫,但是他们俩却都是国家的栋梁。屠格涅夫在书中有这么一段:“彼得大帝本质上是俄罗斯人,恰恰在他的大胆改革中说明他是地道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坚信自己的力量和毅力,俄罗斯人不惜牺牲自己:他很少留恋过去,而是勇敢的瞻望未来。凡是好的,他就喜欢;凡是合理的,他都接受,至于是哪里来的,他并不在意。”
合上书本,默默的品味这深刻的一段,不免深有感触、深有收获。仔细联想现在:多少人因为缺乏自信而失去成功的机会;多少人会为了祖国的尊严或自己坚信的信念遭到侮辱时而不惜牺牲自己挺身而出?有多少人只会留恋过去,总会在别人的面前炫耀“自己的历史”,尽管他们明白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却无法挺身面对未来;有多少人会因为私人的仇恨或所谓的妒嫉而把别人正确的做法或观点想方设法地进行抨击……
从凯撒大帝的辉煌中引来“沙”字,在不可一世的中央集权中诞生出“皇”,于是便有了“沙皇”这一延续几百年的封建制度,有了等级,有了贵贱,有了幸运与不幸。着名的彼得大帝以其空前的远见大刀阔斧的对俄国的政治、军事进行改革,他将原来处于完全封闭状态、落后的俄国打造成了一个地跨欧亚,海陆军事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为了见证他伟大的功绩他亲手打造一座城市–圣彼得堡。他的改革大潮几乎涉及各个方面,挑战传统,平息政变,将一个“老人国”变成一个随时代进步的强大帝国,但他从未对农奴制进行改革,而是加大了对农民的剥削、赋税,使农民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想象一下人连主人的爱犬都不如的世界,那里满是饥饿生了病只能等待死亡,卑微的生活,暗无天日环境。真希望冬天赶快过去,在春天每个人都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