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文墨】:何玥《浅谈内蒙古传统文化的发展》

记忆中的内蒙古,不知是谁带来的印象,是辽远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草原,是可以任意策马奔腾的肆意,有成群牛羊自此缓缓行过,穿着民族服饰戴着繁琐花纹头饰的人们在阳光下微笑。
或是通过多年环境污染的熏陶,想到昏黄的草地,现代高楼建起,再没有原始的气息。
夏天的内蒙草原,太阳似乎永远停留在正午时分,蚊虫熙攘永不肯离开你的鼻侧。在敖包边转过三圈后就有了古朴的味道。“敖包”是蒙古语译音,意为用木、石、土垒成的堆。祭祀敖包,是古老、神奇的蒙古高原上最常见,而且最热闹的祭祀活动。在祭敖包这一祭祀活动中,敖包是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
然后是与当地人民的交流。
“您认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啊,完全没有啊。大家该放羊的放羊,该操持家务的操持家务。旅游毕竟只有几个月,中间还有休息,收入基本上还是来自于传统放牧。”
虽是这样说,但还是有些不同的。从前是带着简易蒙古包随着草场到处跑,如今蒙古包倒是换了材质也有了更多功能。从文革后就每户划分了专门的草场,不再到处流浪。旅游业自然也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从此变得更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生态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游牧经济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完全依赖自然的传统游牧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游牧民族逐渐从游牧转为定居。(新疆游牧民族定居问题的研究
朱秀红 )
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潮流下,没有哪个文化是座孤岛可以独善其身。唯有在适应的情况下保留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