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文墨】王艺璇:从旅游业影响下的弘吉剌部 看东北游牧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

旅游业是游牧民族地区新兴发展起来的行业。鉴于希望了解东北游牧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其在旅游业发展下的变化,我们开展了小组课题调查及访谈活动,得到的初步结论如下:

内因
在正式调研之前,我们猜想旅游业会对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但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旅游者来到草原的目的是感受草原文化,而非传播中原文化。他们给来带的本族文化并不深刻,因此无法产生什么非常大的影响。就像外国人来到中国,如果不是近代中国因历史潮流主动或被动的开放,外国游者无法对有厚重历史的中华文化产生扭转性的影响,他们做到的最多只是使文化得到一定交融。正因如此,自古以来推翻汉族政权而登上皇位的少数民族最后都被汉化了。真正影响能影响文化的是民族的流出而不是流入,简单来说就是对外交流,融入世界的程度。东北草原深处交通不便,与世界交流不多(正像阿姨讲的他们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物无心关注),所以受现代文明影响稍小。又因为蒙古民族流出不多(小萨说的),所以他们的文化受影响并不大。综上所述,是地域发展程度不高导致对外交流较少,因而受影响较少。(莫敷珊观点)
他们秉持的还是一种将科学与信仰相结合的思维模式,(遇到天灾人祸时他们依然有祭敖包等习俗)他们信仰的是一些如长生天之类的宗教。我们猜想的原因第一是历史传统,他们的祖先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第二可能与地理位置有关,在一个抬头便可以看到蓝天的地方,同时也因为蒙古居民所最期望的“风调雨顺”在他们看来大部分程度上是“上天的旨意”,所以他们信仰长生天也就可以理解了。
个人认为,弘吉剌部居民还算是乐观主义者,在谈话中我们看出,旅游业的发展对他们来说应该是起到了好的推动作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了(阿姨原话)。在政策的帮助下,很大一部分游牧人民从游牧转变为定居,但是生活基本方式依然以畜养牛羊为主。
另外,可以从蒙古族服饰中看出,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草原生活习俗紧密相连,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 举个例子,藏族人民半肩式服饰,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类型有关,游牧民族为了使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产生了特有民族审美;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看到的多数东北居民所穿的衣物已经逐渐汉化,从中是否有较大程度上是旅游业的影响?如果不是,使其汉化的主要因素是否是来自于民族自身的对外融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弘吉剌部居民,即使是游牧民族居民,他们的利益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对经济利益的需求更加明显,更快速度的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包括定期进城采购所需物资),他们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与世隔绝”,反而很多地方与我们是相同的。我认为这些并不是一直这样,旅游业的发展肯定一定程度上推动这种现象的形成以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